老虎机游戏

团学动态
    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报道二十六:访红色老人,传革命基因
    2022-07-25 梅俊旭 赵俊龙 张梓亮 王欢 点击:[]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月6日,建筑学院“红色向日葵”校级重点党史学习教育团开展红色人物访谈活动。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学生团队利用暑期时间采访红色人物,听他们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老一辈深厚的爱国情怀。

    居住于阜阳市柴集镇霍郑村的梅同景爷爷就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梅爷爷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但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每当回忆起曾经从军的经历,他仿佛又变成了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入伍之初小小的炊事兵到后来“东方红一号”卫星数据员,他在无烟的战场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和热情,在篝火旁的草地上和战友唱一曲怀乡的歌,跳动的火焰映红了他黝黑的侧脸。他对实践队员梅俊旭动情地说,“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年轻一代了!”

    据梅爷爷所述,他服役于大西北戈壁滩的疆宇220部队,本是春暖花开之际,但位于大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场,非但没有一点春的意思,反而风沙滚滚,寒气逼人;凌晨4点就起床的发射官兵尽管身着厚厚的棉大衣,照样冻得直缩脖子。不过,忙于准备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全体参试人员——无论是航天专家还是技术人员,不管是火箭司令还是发射官兵,对这天是冷是暖并不介意。

    “《人民日报》号外一出来,街上敲锣打鼓庆祝。卫星经过北京,按时准点从西边飞过来……这个印象太深刻了!”在接受实践团成员梅俊旭专访时,梅爷爷这样感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的场景。

    “当时,温热控方程、计算、材料、试验、元件都需要中国人自己去研究,一切从零开始。”梅爷爷回忆,当时,我国几乎没有条件能够支撑这项技术的实现,既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更没有计算机和高端制造设备。

    即便是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东方红一号”卫星依旧迈出了中国人航天路的第一步,老一辈航天人用手算出了属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温热控系统。

    忆苦方能思甜,访谈活动的开展,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老战士的回忆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最真实的红色人物故事,深刻领会到了老一辈红色精神的意义。(特约通讯员:沈德艳审核:谢宜勤)


    上一条: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报道二十七:弘扬开放精神,开创多彩人生
    下一条: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报道二十五:重温大包干历史,传承小岗精神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