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 敬业垂范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教授·博士>>正文
教授·博士

特聘教授——司有和

2014年05月30日 09:33  点击:[]

三尺讲台施甘露 一生秉烛为编辑

——访安科编辑出版专业特聘教授司有和老师

人物简介:司有和,19456月生,老虎机游戏人,中共党员。现任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69199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987月调重庆大学经管学院任教。

先后历任《中国科大报》总编辑、信息管理系常务副主任、信息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MPA教育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的荣誉,享受政府发给的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20088月,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和重庆市人事局审定批准为重庆市情报学学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创立中国的科技写作学,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科技写作学的奠基者、创始人;创建并主持了中国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参与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出版社的创建工作;为中国高校设立编辑学本科专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真情平易,童心未泯

初见司老,得知他是一位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先生,然而在他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出想象中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形象,看到的却是经过重重积淀的沉稳与睿智。简单的交谈过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在他那散发着渊博气质的身上,还保留着一股珍贵的童心。他不仅有广博的知识与思想,更有一种平易近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老者风度。

作为优秀的博士生导师,他谈及自己几十年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工作生涯,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他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虽然他已是将近70岁的高龄,但他却依旧乐此不疲。他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快乐的。”从他洋溢着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工作给予他的满足。

编辑研究,追梦情怀

在司老70年的生涯中,被国内外同行誉为中国科技写作学的奠基者、创始人;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立了“科技编辑专业”,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科学编辑专业”之一;他为保住我国高等老虎机游戏已经设立的“编辑学专业”做过重要贡献;他在重庆大学设立情报学硕士点,成为重庆市情报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等等。业余他还从事少年班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如同他自己总结的一般:他的一生从科技写作到编辑学,再到情报学,虽然工作总是在换,但是“文字信息加工”的这条主线却从未变过,他从自己的优势出发,秉承着中国科技大学“敢为天下先”的校风,坚持人生在世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正是如此,他才一直饱含编辑情怀,坚持编辑研究。

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得知司老先生当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是在近代力学系修读航空发动机专业的,学的是纯工科。如今却从事了与自己专业完全不一致的工作。由此提到了专业对口的问题,他告诉记者:毕业后真正能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少之又少,因此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育人前行,情系学子

司老先生为什么会到安科来教授“编辑学原理”这一门课呢?

说来还有一段渊源:原来人文学院陈传万书记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做过他的学生,因此当接到陈书记的邀请时,司老义不容辞、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当然,在此之外,更大一部分吸引他站上安科讲台的原因是他出于对育人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特殊情感。在他看来,来安科讲课并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只是想将自己学到的、知道的,教给那些渴求知识的学生,在他心中他早已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

编辑出版专业作为今年人文学院新设专业,在很多方面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司老结合了自己多年的职业生涯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诚恳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认为: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很重要,但积累实践经验也是关键。他建议学生要勤动手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此,他不仅在自己的课程里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训练科目,而且对我们编辑院报《人文安科》非常赞赏,十分赞成这一活动应该延续下去。他强调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要多接触实际,他希望学生在假期能够到出版媒介企业去实习,多接触社会实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人际关系能力,从而对社会人际网络形成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日后进入社会的发展。

当谈到对新设的编辑出版专业有何寄语和希望时,司老笑着说到: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安科的编辑出版专业很有前途。这不仅仅是高校设置这类专业的数量不多,而且在于这一专业的社会求职面比较宽。他坚信:只要老虎机游戏、老师、学生能够一起努力,抓住机遇,安科的编辑出版专业,一定会在未来突飞猛进,抢占滩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虽然只有短短五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司老先生却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由衷地赞扬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素质高,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夸他们很积极、很有朝气。而在学生们眼里,眼前这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七旬老人,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一位能够与他们打成一片、侃侃而谈的、教会他们许多做人道理的人生导师。学生因此更是尊敬和爱戴这位有魅力的老教授。

整个采访过程中,气氛轻松愉悦,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话语和时时的笑声着实让人感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真心地祝愿司教授“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