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机游戏

志愿者服务展示
    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八):“硕博学子麻江行”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报告——南京农业大学
    2024年11月18日 11:20  点击:[]

    1.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1.1 团队概况

    本团队自2020年组建成立,针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南京农业大学长期定点帮扶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开展了多年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与帮助。

    多年来,共计有150余名硕博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累计在当地开展志愿服务1000+小时,帮助当地建设了近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企业多个,打造了两个地方特色品牌。同时,还发掘了“枫香印染”这一非遗少数民族技艺,帮助当地打造非遗品牌一个,实现增收万余元。

    1.2  帮服地概况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总耕地面积17.55万亩,具有独特的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产业。自2016年起,南京农业大学在当地进行了多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9年,麻江县正式脱离贫困县序列。尽管贫困不再是困扰麻江县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麻江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限制着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1.3  活动概况

     基于当地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本团队进行了前期多次调研,将各问题按照产业细分处理。最终,将主要问题划分为了三大产业,并根据不同产业的具体要求,在团队中设置分队进行帮服。其中,第一产业小队主要针对当地水稻存在的生产难题,展开了线上教学、实地授课,常驻帮服等策略,在当地建立了12个生产基地,累计帮扶种植面积5000余亩,引进先进品种20余个,全县示范最高增产30%,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同时帮助当地申请锌硒米品牌3个,打造“锌硒米”产业,从品质、技术到产销,帮助当地完成了农业升级。而第二产业分队针对当地特色食品产业存在的深加工体系薄弱、市场供需关系把握不准、产销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辐射能力弱等问题,采取了专项活动的方式进行帮服,向老虎机游戏申请了 “科普食话说”项目,每年在校内广泛邀请同学为项目出谋划策,同时联系相关企业,帮助当地构建了完整的食品生产体系与生产设备。多年来活动获得多个奖项,帮助当地构建了“玉梦”、“麻小莓”等多个特色品牌。带动全产业链3.6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第三产业团队主要集中在当地枫香印染技艺,采取了校企合作、策划营销、社媒带货及宣传推广等措施。共同打造了品牌故事,将瑶族的历史文化融入到产品的宣传推广中,帮助当地年人均增收增加2000余元,带动了更多当地年轻人学习、传承这一技艺。

    (团队成员帮助当地农户铺设灌溉水利设施)

    2.创新思路与特色做法

    随着国家战略不断地深入,西部地区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推动贵州麻江县的发展,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硕博学子麻江行”团队为当地提出了许多创意性思路与可行做法,有些是新颖性的、有些是系统性的,但它们都是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团队成员帮助当地获取学院资助)

    2.1 数智技术打造精准农业

    为了促进贵州麻江县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提升,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博学子们提出了“精准农业”、“无人机防治”及“农业大数据”等智慧举措,以创新之举提高水稻种植的准确性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同时为当地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了农民和农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团队认识到,传统的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往往依靠人工经验和观察,效果有限。因此,一方面可以引入精准农业技术,通过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对水稻种植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精确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预警等。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常态化指导,构想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实时数据,形成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农业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持。

    2.2 产业链延长助力附加值提升

    酸汤、豆腐等一直是麻江地区的特色食品,但由于口味接受度和品牌知名度等问题,销量并未实现跨越式攀升。因此,团队将“C2M”概念引入策划思路中,即尝试将顾客需求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并在每个环节坚持细致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团队也提出了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和推动农户组织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除了继续利用现有技术打造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团队还打开思路,策划乡村文旅以进一步拉动双向带动效应。例如,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等活动,推广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让年轻人接触到农业文化和传统技艺;民宿与工坊建立合作,加强游客体验感等等。这些特色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农业发展更加综合化和多元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投身到当地的农业产业中来。

     

    (团队成员调研当地食品加工企业)

    2.3 新媒体获客推动非遗传承

    传承和推广贵州麻江县“枫香印染”非遗技艺一直以来也是当地工作的重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团队老师与学生提出了“数字化非遗”和“互联网+非遗”等创新思路。团队认识到,贵州麻江县的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往往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宣传,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和推广。因此,团队建议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将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同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团队还计划建立一个购买非遗产品的电商平台,为贵州麻江县的非遗技艺传承和非遗产品销售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平台。这些创新思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效果,可以实现非遗技艺和非遗文化的精细化管理和推广,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脱贫攻坚,为贵州麻江县非遗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弘扬做出贡献。

    3.成果实效

    “硕博学子麻江行”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业、产业、文化和学术四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活动的实效。

    3.1 第一产业实效

    志愿者团队在农业领域展开了多项务实的服务活动,其中农业示范推广成效显著。通过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示范区,建立了12个示范基地,涉及面积达5000余亩,成功辐射超过10万亩次的种植面积,实现了口碑效应和辐射效应。在品牌培育方面,成功申请了锌硒米品牌3个,打造了“锌硒米之乡”称号,共享产业发展,组建了稻米产业联盟。通过优质品种试种引种和基层下乡公益培训,引进了20余个优质品种,培训了2000多名技能人才,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带动了超过100户村民参与种植。在增产增收方面,成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平均增产10%,辐射带动全县增产3%,每户年均增收约2000元。

    (为当地农户举办线下培训会)

    3.2 第二产业实效

    在产业发展方面,志愿者团队获得了多项实践奖项和荣誉称号,成功打造了多个地方特色品牌。团队取得的实践奖项包括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干项”优秀团队、202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在品牌建设上,成功打造了“玉梦”酸汤预制菜、“麻小莓”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实现“农业+旅游业+加工业”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蓝莓等产业的先行者。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当地产业水平,还帮助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3.3 第三产业实效

    志愿者团队在文化领域的服务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南农派驻河坝村第一书记陈宏强帮助非遗传承人打造了特色品牌,成功认证为贵州省2022年“黔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在品牌传播和提质上,通过构建并讲述品牌故事,成功增强了印染的知名度与认可度,实现了价值传递。通过“美丽经济”建设,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传承人开展直播900+小时,浏览量12倍上涨,多平台累计增收10000+元,使千百年来的非遗技艺变为走向富裕的“美丽经济”。

    (拍摄相关视频,构建带货体系)

    3.4 学术建设

    在学术研究方面,志愿者团队形成了深度调研报告19篇,覆盖农理工管多个学科领域,梳理关键问题59条,提出建议对策68条,总字数163991。团队联合贵州大学研究生为当地十个村拟定了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并被当地政府采用。这一学术研究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硕博学子麻江行”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际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农业、产业、文化和学术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系列成果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全面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社会声誉

    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服务团”成立以来,该团队在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持着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宗旨,不断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成立至今,团队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2000多名研究生,他们积极参与各类科技服务活动,并撰写了2000余篇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涵盖了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要领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此外,团队还举办了700余场科技讲座和指导活动,受益人数超过4万人。这些讲座和指导活动不仅向各级干部和农技人员传授了最新的科技知识,也帮助了广大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提升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品质。

    为了记录团队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团队成员积极记录实践日程,并将相关活动的情况及时发布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上。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南京日报等媒体对团队的活动进行了重点关注,并通过视频、图片、深度报道等形式进行了报道。团队的工作受到了国家级媒体的46次报道,各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超过78篇,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还对团队进行了3次报道,这些报道累计点击量达到了千万次。这不仅增加了团队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他们的工作成果。

    团队荣获多项荣誉,获得社会高度肯定。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服务团”获得了“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团队”的荣誉,这是对团队成员们辛勤付出和杰出表现的肯定。同时,团队还受邀参与了“2023年江苏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暨2023年江苏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宣传片《青春‘研’色》”的拍摄。这个宣传片将团队的工作成果和精神风貌展示给更多人,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团队获评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 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二等奖。

    (与当地农业农村局座谈,交流种植管理先进经验)

    5.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1:部分农民对于新的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种植方式。

    建议:

    1. 知识培训:组织农业专家进行培训,向农民讲解和演示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的优势。邀请成功转型的农民代表分享经验,鼓励其他农民接受变革。

    2. 现场指导:派遣专业团队走访农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了解并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3. 激励政策:与当地政府合作,制定了激励政策,如提供补贴和贷款优惠等,以鼓励农民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

    问题2:部分农民虽然有意愿进行食品加工,但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难题。

    建议:

    1. 食品加工技术培训:与食品加工专家合作,开展培训课程,教授农民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技术和操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加工技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2. 指导市场营销: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教授营销知识和方法,协助其定位目标市场,制定合适的产品定价、包装和推广策略,促进产品脱颖而出,提高销售额。

    3. 引导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组成合作社,共同开展食品加工业务,通过集体经济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分享运营成本和风险。

    4. 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民与超市、餐饮企业和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曝光度。

    问题3:农村文化传承缺乏有效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建议:

    1. 建设文化传承中心: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筹资建设乡村文化传承中心,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给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2. 设立奖学金和奖项:设立乡村文化奖学金和奖项,鼓励有潜力和才华的年轻人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为他们提供资金和荣誉的支持。

    3. 举办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展览、技艺表演、文化讲座等,吸引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4. 多方合作推广:积极与老虎机游戏、博物馆、媒体和文化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广乡村文化,通过教育、展览和宣传等渠道,提高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举措,在农民、政府和校企的支持和配合下,引入新的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方式和传统文化传承方法,定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支持麻江县的产业发展,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闭